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化所”)主導研發的三種深海原位熒光傳感器工程樣機,在深海勇士號/探索一號TS16南海科考航次中,搭載“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先后進行11次水下試驗,最大潛深達3497.6米。這是我國首套該類型的深海原位熒光傳感器,其中深海原位微生物熒光傳感器是國際首套該類型儀器。
系列傳感器包括深海原位葉綠素熒光傳感器、深海原位微生物熒光傳感器和深海原位多環芳烴熒光傳感器,由中科院大化所與中科院深海所共同研制。其中,大化所主要負責熒光傳感器芯、調理電路、數據采集等方面研究,深海所負責耐壓水密封外殼的研發和海試。該設備的研發成功是我國在深海極端條件下應用的原位熒光探測技術研究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
此前,經中科院深海所測試,三種傳感器均通過凈水壓力試驗,最大工作深度均為4500米。本航次海試過程中,深海原位葉綠素熒光傳感器共進行了5潛次海底試驗,最大試驗深度為3497.6米;多環芳烴熒光傳感器共進行3潛次海底試驗,最大試驗深度為3340.0米;微生物熒光傳感器共進行3潛次海底試驗,最大試驗深度為2371.4米。
勘探過程中,該系列傳感器分別測量了南海海水中從海平面到海底整個剖面的原位探測深海中的葉綠素a、微生物和多環芳烴的濃度。其中,原位探測深海中的葉綠素a濃度是反映深海中浮游植物生物量或現存量,微生物濃度是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衍生的經濟價值,多環芳烴濃度則對勘探海底原油溢油具有重要的能源勘探價值。這些數據為海洋生物、物理海洋等多學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原始數據。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405瀏覽量
756624 -
潛水器
+關注
關注
1文章
17瀏覽量
767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光纖傳感器的測試與校準方法
壓力傳感器怎么測試好壞

磁性開關傳感器測試方法
暨南大學:基于傾斜光纖布拉格光柵局域光散射的原位表面濁度傳感器

磁性開關傳感器怎么測試好壞
如何提高eCall碰撞測試成功率

電流傳感器怎么測量好壞 電流傳感器測試方法
傳感器在結構測試中的應用
蓮霧科技WAPI系列傳感器終端產品通過聯盟測試
國芯科技與萊斯能特合作研發的汽車電子智能加速度傳感器芯片內部測試成功

中國科學院在薄膜熒光傳感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美國為F-22升級新傳感器

7180.4米試驗完成!高精度溫鹽深傳感儀器100%國產化
拜登芯片補貼面臨“不確定性”,新華網:智能“傳感”,“感知”天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