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愛思唯爾(Elsevier)旗下著名分析化學期刊Analytica Chimica Acta(IF:5.977)在線發(fā)表了上海交通大學系統(tǒng)生物醫(yī)學研究院陶生策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Multiplex and Visual Detection of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based on Hive-Chip and Direct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該研究基于“蜂巢芯片(Hive-Chip)”和“LAMP直擴法”提出了針對非洲豬瘟病毒多基因并行檢測的全流程方案,具有無需核酸提取、不依賴精密儀器及避免因病毒的單個基因突變引起的假陰性問題,且靈敏度高、特異性強、可視化檢測以及適用于POCT(Point of Care Testing,即時檢測/床旁檢測)等優(yōu)點。本研究也已申請相關專利“一種靶標基因組合在非洲豬瘟病毒檢測中的應用及試劑盒”。
非洲豬瘟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是由非洲豬瘟病毒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高度傳染性和致死性的疾病,死亡率高達100%。截止到2020年3月5日,中國已有32個省份共爆發(fā)165起非瘟疫情,累計撲殺生豬1,193,000頭,給中國乃至全世界的養(yǎng)豬業(yè)帶來巨大的威脅。ASFV是一種呈二十面體對稱的dsDNA病毒,基因組巨大(170~190 kb),由于其復雜的基因組成和高度變異性,已根據(jù)同源性較高的編碼衣殼蛋白VP72的基因B646L被劃分為24個基因型。目前,ASF尚無有效的治療方式和疫苗,撲殺和焚燒是防止疫情蔓延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快速、準確地檢測ASFV至關重要。
現(xiàn)有ASFV核酸檢測方法主要存在兩個問題:只針對ASFV單基因進行檢測,依賴于復雜精密的儀器。針對問題一,本研究首先根據(jù)ASFV序列比對結(jié)果獲得了較保守的5個基因(B646L、B962L、C717R、D1133L、G1340L),并針對每個基因設計4套LAMP(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環(huán)介導等溫擴增)引物,通過In-tube LAMP和On-Chip LAMP進行了有效性(Validity)、特異性(Specificity)和靈敏度(Sensitivity)測試,得到了一組能夠用于ASFV多基因檢測的LAMP引物,有效避免因單個基因突變而造成的假陰性結(jié)果,提高陽性檢出率;針對問題二,本研究采用物理隔離的策略,將10根毛細管通過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基座集成起來形成酷似蜂窩煤的“蜂巢芯片”,并進行疏水修飾。每根毛細管內(nèi)固定不同基因所對應的LAMP引物,借助加樣接頭(Adaptor)和毛細現(xiàn)象,使樣本同時分散到各個毛細管內(nèi),進行等溫擴增和熒光檢測,實現(xiàn)了一次反應同時檢測多個基因,并且LAMP直擴法免去了核酸提取步驟。
基于此,團隊成員分別對豬血模擬樣本和ASFV基因組DNA樣本成功進行了檢測,并以其他豬病毒基因組DNA樣本(包括豬偽狂犬病病毒PRV、豬圓環(huán)病毒2型PCV2以及豬細小病毒PPV)進行了特異性檢測。為了進一步證明ASFV多基因檢測的必要性,團隊成員將現(xiàn)有ASFV菌株(GenBank: EF121429.1, MH025920.1, KM111295.1,MH025919.1)存在的點突變引入B646L基因質(zhì)粒中,芯片檢測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該位點(即1號毛細管)呈陰性,而其他毛細管呈陽性,表明如果此時只檢測B646L基因,就會出現(xiàn)假陰性結(jié)果。
綜上,本研究針對ASFV開發(fā)了通用的多重核酸檢測平臺,特別是針對易變的病原體(例如新冠病毒),通過一次反應檢測多個基因,既能實現(xiàn)多重可視化檢測,又不依賴精密儀器和專業(yè)操作,適合口岸檢驗檢疫和現(xiàn)場即時檢測。
本研究的第一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2017級博士研究生朱元首,通訊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陶生策研究員和北京博奧生物張巖博士。
責任編輯:l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92瀏覽量
427334 -
DNA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3瀏覽量
31136 -
可視化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00瀏覽量
21036
原文標題:上海交大研發(fā)蜂巢芯片,用于非洲豬瘟核酸檢測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奧拓電子吳涵渠董事長受邀出席上海交大活動
上海交大團隊發(fā)表MEMS視觸覺融合多模態(tài)人機交互新進展

寧德時代與上海交大共研多款機器人
多指標體外檢測系統(tǒng)的量子點液態(tài)生物芯片應用

橋田動態(tài) 橋田智能與上海交大達成產(chǎn)學研合作項目
上海交大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蒞臨賽微微電子參訪交流
熒光檢測器適用范圍有哪些
三維X射線顯微鏡-半導體封裝檢測新選擇

上海交大電院與奧拓電子共建智能視訊聯(lián)合實驗室

聯(lián)想上海交大聯(lián)合發(fā)布全球首款商業(yè)化高亮不銹鎂合金材料
上海交大與云天勵飛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尋找AI時代的Killer App

全球首套DCS制甲硅烷工業(yè)裝置由上海交大研發(fā)成功并投產(chǎn)
上海交大宣布突破:量子點液態(tài)生物芯片實現(xiàn)國產(chǎ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