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空視角,只要一個物體夠大,還是很容易辨別出來了。如今,在更高級的衛星和人工智能的幫助下,我們也可以從太空中看到大象。
研究人員最近宣布了一項突破性技術,利用人工智能從太空追蹤大型動物,即使是在復雜的地形。這是怎么做到的呢?此前,研究人員主要通過給野生動物進行標記或從無人機或低空飛行的飛機上觀察它們。
在牛津大學、巴斯大學和特文特大學的科學家們的一項合作中,該團隊專注于瀕危的大象群體。新的技術速度更快、并且準確的也很高,有望改善全球范圍內對瀕危物種的監測。
研究團隊他們訓練了一個人工智能來尋找這些動物,使用了1000張高分辨率的衛星圖像,包括非洲大象在自然棲息地的生活招聘。在識別動物時,他們發現人工智能的準確率與人類相當。
監控野生動物數量所需要的努力在時間、人力資源和金錢上都是昂貴的。但據《自然世界新聞》報道,衛星圖像可以在幾分鐘內覆蓋1900平方英里的土地。
這并不是首次嘗試從太空追蹤動物。比如科學家一直在使用衛星圖像和人工智能從太空追蹤鯨魚。
這項新的研究首次證明了人工智能已被用于跟蹤復雜景觀中的陸地動物,包括草地、樹林和灌叢地區。
了解種群的規模、遷移和范圍是逐步加強保護瀕危動物的必要步驟。追蹤大象僅僅是個開始,該團隊希望未來也能將其他動物納入研究。
責編AJX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82瀏覽量
240301 -
追蹤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瀏覽量
1308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NVIDIA RAPIDS cuDF如何賦能AI加速數據科學
AI 推動未來科學 晶泰科技共襄未來科學大獎周

西湖大學:科學家+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二章AI for Science的技術支撐學習心得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
國科微AI首席科學家邢國良:打造全系邊端AI芯片,賦能下一代自動駕駛

天津大學科學家突破人類大腦器官成功驅動機器人
新華社:突破性成果!祝賀我國科學家成功研發這一傳感器!

前OpenAI首席科學家創辦新的AI公司
本源量子參與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啟動會順利召開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IEEE Fellow邢國良出任國科微AI首席科學家

NVIDIA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深度學習硬件趨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