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驗室,我們通常用脂質體、病毒、電穿孔等方式將外源基因轉染進細胞,但這些方式或多或少都存在脫靶、通量低等缺點。
近日,來自弗賴堡大學綜合生物信號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 AAV 系統,該系統在紅光照射下能夠將遺傳信息遞送到特定的靶細胞中。
這項工作發表在 Science Advances 上,題為 Spatiotemporally confined red light-controlled gene delivery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using 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 AAV 載體,使基因只能被遞送到用紅光照射過的細胞中,目前,該載體已經用于臨床。
為了實現光控,研究人員從擬南芥中提取了一種紅光感受器系統,該系統由兩種蛋白質 PhyB 和 PIF 組成,一旦 PhyB 被紅光照射,它們就會相互結合。
研究團隊將蛋白質 PIF 置于病毒載體的表面,稱為 OptoAAV,同時修飾另一種蛋白質 PhyB,使其能夠與人體細胞結合,當用病毒載體 OptoAAV 和 PhyB 一起培養細胞時, PhyB 蛋白就會結合所有細胞。
“在紅光的驅動下,PhyB 會和 OptoAAV 結合,這樣 OptoAAV 就會和紅光照射的靶細胞結合在一起,并將基因遞送到靶細胞中。”Maximilian H?rner 表示。
這種方式能夠讓研究人員將目的基因導入特定的靶細胞中。研究人員還成功在不同位置用光照射培養物,從而將不同基因有針對性的遞送到不同細胞中。
“隨著這種病毒載體在治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我們認為這項新技術有可能使此類生物醫學更加廣泛。” 德國弗賴堡大學合成生物學教授 Wilfried Weber 博士表示。
參考資料: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7/25/eabf0797
https://www.genengnews.com/news/for-genetic-transfer-remote-control-optics-light-aavs-way/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6/uof-arc061721.php
編輯:jq
-
PIFA
+關注
關注
0文章
16瀏覽量
10860 -
AAV
+關注
關注
0文章
6瀏覽量
296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一種高靈敏的化學檢測系統

愛普生開發了一種烤箱控制的晶體振蕩器,其功耗比傳統OCXOs1低56%

BitEnergy AI公司開發出一種新AI處理方法
一種新型全光學智能光譜儀

rup是一種什么模型
日本九州大學開發了名為QDyeFinder的人工智能(AI)工具
基于一種AI輔助可穿戴微流控比色傳感器系統

采用集成光子技術的片上流式細胞儀,瞄準高通量細胞分析

激光器使 CYTENA 自動化細胞系儀器成為可能

一種可實現穩定壓力傳感的新型可拉伸電子皮膚
一種基于單像素光電探測器的高光譜視頻成像系統設計

基于雙極性電極陣列的微流控芯片,可實現細胞可控、非接觸三維旋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