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巨頭紛紛加大布局力度,2024年正式揭開了AI PC時代的序幕。單是在2024下半年,英特爾將AI PC功能拓展至臺式機領域,而蘋果則通過為Macbook Pro全系配備高性能M4系列芯片,開啟了Apple Intelligence的新紀元。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預測,AI PC出貨量在2025年將躍升至1.03億臺,而到了 2027 年,AI PC出貨量的60%將應用到商用領域。
◎圖片來源:Canalys官網
AI PC的發展也不斷向存儲提出挑戰——在確保耐用性和可靠性的基礎上,還需具備更大的存儲容量以滿足大模型運行的需求,以及更快的數據訪問速度來匹配更高的傳輸速率。作為全領域、全場景固態存儲解決方案的提供者,憶聯即將推出消費級固態硬盤(CSSD)新品AM6B0,進一步拓展其產品矩陣,以應對AI PC所帶來的全新存儲需求。
緊跟AI PC趨勢,迅速布局市場
憶聯遵循以用戶為核心的產品創新之道,深入洞察市場需求,不斷迭代升級CSSD產品線。其中,高性價比的AM5系列已從AM521升級至性能更為強勁的AM541,以滿足數字內容創作、游戲應用等多元化場景的需求。而高性能的AM6系列更是從AM6A系列一路演進至AM6B系列,再到AM6C系列,其順序讀寫速度已從4900/3600 MB/s提升至驚人的7100/6600 MB/s,同時保持了出色的功耗表現,成功打破了高性能、低功耗、高性價比之間的“不可能三角”。
憶聯通過不斷完善的產品矩陣和持續升級的存儲技術,為AI PC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滿足了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體驗需求。
AM541:多應用場景下的高速、高性能典范
相較于高性能、低功耗、高性價比并重的AM521,AM541在“高兼容、高穩定”方面表現更為突出。
基于第3代固件架構,AM541所支持的協議和算法具備卓越的兼容性和穩定性,能夠輕松應對各種復雜場景。此外,AM541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超過200萬小時,并已通過嚴苛的認證測試及終端用戶驗證。
◎憶聯AM541
AM6C1:辦公娛樂場景的“效率引擎”
以“高速”為重要標簽的AM6C1搭載SM2268XT2控制器和最新代際存儲介質,其順序讀寫速度高達7100/6600 MB/s,4KB隨機讀取速度在AM6系產品中首次突破1000K IOPS。與前代產品AM6B1相比,AM6C1的控制器與讀取性能均有所提升。
作為辦公娛樂場景的“效率引擎”,AM6C1在順序讀寫、單隊列深度的隨機讀寫以及4KB隨機讀取性能方面均優于同類產品,為用戶帶來更為流暢無阻的使用體驗。
◎憶聯AM6C1
AM6B0:高性能、大容量智慧之選
即將面世的AM6B0采用新一代SM2268XT2主控及最新代際介質,可提供高達7100/6400 MB/s的順序讀寫速度和1000K/950K IOPS的隨機讀寫性能。同時,AM6B0還支持無緩存設計與智能電源管理功能,功耗低、散熱性能優異,L1.2功耗可低至2.9mW。
該產品容量已突破至2TB,并覆蓋256GB、512GB、1TB等多種容量規格,滿足不同用戶對于存儲容量的多樣化需求,實現大型文件的快速導入及備份。
◎憶聯AM6B0
AI PC正在全方位地重塑世界,從革新人機交互、拓寬信息獲取渠道、提升工作效率、優化決策流程到豐富日常生活,無一不被AI賦予嶄新的體驗,為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樂趣。
憶聯將始終站在行業前沿,敏銳捕捉行業動態并緊跟技術發展趨勢,以持續創新構建核心競爭力,研發出更多創新且先進的存儲產品,以實現在更多行業領域的廣泛應用,深度滿足客戶需求,為客戶創造價值。
審核編輯 黃宇
-
存儲
+關注
關注
13文章
4353瀏覽量
86164 -
SSD
+關注
關注
21文章
2887瀏覽量
117852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01瀏覽量
270301 -
CSSD
+關注
關注
0文章
4瀏覽量
6579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2545瀏覽量
31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憶聯持續完善消費級固態硬盤產品矩陣
【「大模型啟示錄」閱讀體驗】營銷領域大模型的應用
憶聯榮獲2024年度閃存控制器金獎
憶聯亮相新華三智算新品發布會
開放協同 憶聯新一代PCIe Gen5企業級SSD攜手新華三智算新品持續進化

云知聲入選創業邦《2024 AIGC創新應用洞察報告》
憶聯PCle Gen5 SSD榮獲“閃存產品創新獎”
憶聯以完善的產品矩陣與先進技術為AI PC助力

憶聯SSD存儲解決方案亮相2024中國國際金融展

容聯云發布容犀大模型應用矩陣
憶聯推出企業級SATA SSD UM311b,提供穩定可靠的存儲服務
憶聯推出高性能企業級SATA SSD UM311b

憶阻器通向計算新未來,自旋憶阻器進一步降低能耗
如何利用憶阻器技術改變高精度的科學計算
ODCC春季全會召開| 憶聯持續5年以領先技術為ODCC項目研究提供支持

評論